关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实施方案(2018)

时间:2018-11-14 23:32:42  来源:  作者: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推动学生社团活动全面、蓬勃开展,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大力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树立“发挥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能”的理念,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积极扶持、规范运作;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积极性;推动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建设目标

实现学生社团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稳步提升,扩大学生社团的覆盖面、强化学生社团的规范度、提高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学生社团稳定在100个左右,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个社团;学生社团建设实现“五个一”,即一个社团章程、一个指导教师、一个挂靠单位、一个品牌活动、一个团支部;逐步建立一套高效、灵活的动态管理体系;培育精品社团,打造品牌社团活动,每年培育1—3个校级精品社团、2—5个院(部)精品社团,每年打造2—5个品牌社团活动。

三、建设内容

1.建立健全社团管理制度。依据《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管理规定》,规范社团组建审批程序,落实学生社团活动申报制度、活动备案制度和学生社团年审注册制度。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在对学生社团做好专业指导的同时,鼓励学生社团根据自身特色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创新实践。

建立社团综合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构建从活动创新性、活动目的实现度、活动参与度、活动满意度等方面对社团进行考核的评价体系,根据《优秀学生社团、星级学生社团评选办法》做好优秀社团、星级社团评选活动,对全体社团进行动态考核管理。

2.加快网络申报系统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将学生社团管理纳入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中,建立完善网络管理系统和网络交流平台。学生社团信息填报、社团注册、社团活动申报、社团考核、社团评价等工作全部通过网络平台完成,实现社团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高效运行。

3.优化校院两级学生社团指导与管理体系。为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社团活动的多样化需求,学校分为校院两级学生社团指导与管理体系,校团委和二级学院团总支为校、院两级社团建设的主要负责单位。校级学生社团在校团委注册成立,面向全校招募会员并开展活动;二级学院学生社团在各院团总支报校团批准后注册成立,面向所在二级学院招募会员并开展活动,二级学院学生社团名称前必须冠有学院名称。二级学院精品社团或特色社团,经二级学院团总支认定有必要面向全校开展的活动,由二级学院团总支报学校团委同意后,可面向全校开展活动。学校团委每年定期从二级学院团总支推荐的该学院精品和特色社团中遴选部分优秀社团,纳入校级重点扶持学生社团进行指导,但社团指导单位仍为所在二级学院团总支。

4.分类引导,加强各种类型社团建设。为实现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个通识型社团、一个专业类社团的目标,提倡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学程进度,按学期自主选择社团类型。

培育思想政治类社团。以培养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成立襄职红史志研究社团。结合学生社会实践中的社团调研项目、“五四”、“七一”、“十一”等纪念日主题活动,开展以学生兴趣、理论研究、社会调研相结合的社团活动。以理论宣讲、主题讨论、社会实践等为社团活动主要形式,以研究论文为社团主要活动成果。

鼓励学术科技类社团。以培养学生专业研究能力、专业技能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开展技术研讨、技术革新、技能比赛、技能展示等活动。结合大学生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中的专业调研项目,鼓励汉江流域生态研究社团、市场营销社团、中医协会、医学院影像社团、旅游管理等社团推出一批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研究论文,打造理论学术型社团品牌;培养数控社团、计算机协会、建模社团、千山舞蹈社团等一批在市级、省级、国家级等各类技能竞赛中有影响的学生团队,以技能展示和科技作品为社团主要活动成果,打造专业技术型社团品牌。

引导创新创业类社团。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团结服务有志创业的学生为目标,引导创新创业类社团建设。以创意开发讨论会、专利设计讲座、创业知识讲座、创业经验交流会、创业技能培训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校级科技文化节、创业计划大赛为社团展示平台,以“创青春”、“挑战杯”、“正大杯”等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为社团检验平台,打造有实力的创新创业类社团。

强化文化体育类社团。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为基础,以陶冶情操、促进交流为目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社团竞赛活动,并将其活动融入校、院两级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之中,提升兴趣爱好类社团的专业水平,在大学生艺术团、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球类社团、武术协会、棋牌协会等社团中打造一批有质量、有影响力、有延续性,受同学们欢迎的精品社团项目。

倡导志愿公益类社团。以培养学生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在锻炼学生综合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帮助社会服务型社团与社会公益组织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开展更多与专业结合、有社会影响、有一定规模、有延续性的公益性活动。

支持自律互助类社团。以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保障学生权益、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态为主要目标,支持、协助成立知之法律咨询社、心理健康互助社等自律互助类社团。通过“12.4”法制宣传日、“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等主题活动日,开展系列法制宣传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通过开展法治教育讲座、安全自护教育实训、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剧比赛等活动,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等功能。

5.加强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社团指导教师是社团登记注册、有序发展的必备条件,社团指导教师为社团提供技术指导和方向引导。在社团自主邀请、选用指导教师的基础上,学校将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社团指导教师信息库,为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提供信息支持和政策保障。根据《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社团指导教师选聘及考核办法》对社团指导教师进行选聘、考核。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学生社团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团委、团总支在校党委领导下,切实承担学生社团的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宣传部、文明办、学工处、教务处、产学研工作处、学报、图书馆、各院部等部门结合工作职能,为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给予支持,提供必要的指导,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团组织具体管理、各部门共同关心的工作格局。

2.提供必备的设备场地。学校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房屋设施、办公设施、器械设施条件,整合学校场地资源,根据社团的专业性和实际需要,为学生社团提供活动场所。

3.为社团活动提供经费保障。加大对社团的经费投入,在经费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学生社团活动。同时实行社团活动项目制,对有特色的社团活动,通过立项给予经费支持。

4.加强对社团引导和激励。学校层面大力扶持学生社团的发展,利用社团考核、评比、表彰、奖励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优秀学生社团脱颖而出的良性竞争氛围。学校团委在培养、扶持一批校级学生社团的基础上,走出校园,面向社会,传载校园文明,引导学生社团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社会,开展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和效益的社团实践活动。各院部利用师资、实训场所、社会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资助学生专业社团的项目开展,积极争取校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与合作,为学生社团提供创新实践基地。